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麒麟小说网 www.qlh03.com,最快更新三线最新章节!

车的大马吃力行走就知晓。

    “哟,二保长,这是打算去哪儿?”

    周大坤眼尖,认出对方是村里的二保长陈兴旺,三年前他的小女儿嫁给了县警察局局长做姨太太,便领了保长的差并且在全村第一批盖起了瓦房。至于第一家有实力盖瓦房的当然是村里地主老财周天鸣,周家庄超过七成的土地都归其所有。而他的大儿子周赐福也领了保长的差,被村里人称为大保长。

    保甲制度是国民政府控制农村的主要载体,以6到15户人家为一甲,然后6到15甲为1保,设立甲长和保长职务。周家庄有216户人家,按东西方向隔开一共分为两保,周、陈姓各领一保,保持着均衡态势。

    陈兴旺作为保长之一,实际上也起着周家庄半个村长的作用。周大坤家地处村庄西面,被纳入了陈兴旺担任保长管理之列。

    “到县里走亲戚”

    二保长似乎有些心神不宁,语气中透着敷衍的态度。两车相错开时,周东宝看清了保长全家老小都在马车上。

    待马车声远去,他才想起来什么。

    “爹,你说二保长是不是到外地躲日本人了!要不咱们也收拾东西跟着走吧。”

    “走个逑!陈兴旺这个龟孙,去年初以‘三丁抽一’名义从咱们家要走了40块大洋(原本银元和法币兑换保持着1比1,但随着战争深入兑换比例开始浮动,当前40大洋民间可兑换约50元法币)和五担小麦,害得俺家白白少盖了2间大瓦房。”

    四下没人的时候,周大坤一想起因抽丁被敲走的财物就心疼,嘴上不由骂了几句。

    要知道当时100法币的购买力可以买下一头大牛加一头小牛,相当于1500斤的小麦。而一担小麦通常过秤重量是100斤,以实物交割抵账。

    二保长陈兴旺一张嘴,就相当于从周家合计拿走了1400多斤的麦子,这可相当于一家人半年的劳动收入。

    三丁抽一明显是指家中三个壮年劳动力要出其一参军,但被陈兴旺说成家里三个男丁要出人,就有资格登上抽丁名册。

    当年北洋军阀混战,东宝二伯,也就是周大坤的二弟,顶替新婚不久的大哥出丁,也就是抽丁上了战场,没能活得回来连死在哪里都不知道。要不是因为这事,周东宝的奶奶也不会为此得了心病早早离开人世。

    国民政府对抽丁规定的年满18岁才视为壮丁、长子可豁免、独子不抽、三丁抽一和五丁抽二等政策法规,在基层操作时沦为空气。普通老百姓没钱没势,不得不忍受着保长、乡长、县长以及征兵团长对抽丁参军过程的层层盘剥。地主乡绅家的儿子基本没有被抽丁去当兵的,因为他们父辈都打通了各种门路,就算抽中也会出钱找人替代。

    为了不让大儿子被抽去当兵重蹈覆辙,周大坤只好忍痛给钱了事,由对方出面打点将周东宝名字从花名册中消掉。据他后来打听,陈兴旺从中分了15块大洋和两担麦子的回扣,因此便将这事记了下来。

    新建瓦房就是告诉村里人自家有钱,因此陈兴旺上门讨要巨款就不足为奇。幸好周大坤家灶头下,埋着祖传留下的60块大洋救急,要不然还真无法既应付抽丁费又建起了新房。

    为何着急为大儿子周东宝寻一门亲事,就是想让赶紧他结了婚分了家自立来逃避抽丁之举,不然光是被敲诈抽丁费就足以让一家人破产。

    当然这个话周大坤暂时不会对儿子讲,他打算再让周东宝跟在身边历练大半年时间,结了婚后就让其独自闯荡。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周家小儿子才3岁,所以将来全家生活重心理所当然放在他身上。至于大儿子东宝,得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打拼,分家也是必然之举。

    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儿子也得重走一遍,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周家庄人都逃不开这个循环。

    虽然父亲没有说完,但周东宝还是明白抽丁一词跟自己有关系,于是便不再接话闷着声招呼候在路边的妹妹芹儿一起走回了家。

    而走出村外即将登上县道的二保长陈兴旺则趁着暮色,远远看了周家庄一眼。要不是接到小女儿派人送来的十万火急信件,他也不会匆匆忙忙带上一家老小往县城赶。

    “大哥”

    刚赶着牛车进家门,一个小不点黑影就迎着周东宝撞了上来,奶声奶气的声音一听就是3岁大的弟弟。

    相比于起早贪黑出门杀猪的父亲,弟弟周东顺更喜欢跟大哥一起玩耍,总有许多新奇的玩意等着他发现。

    “东顺,你去跟爹玩,待大哥卸完车后再找你。”

    虽然未满十六,但周东宝却比其他同龄人要高上五六公分,干起活来一看就是好手,卸车自然不成问题。

    “爹爹”

    听了大哥的话,浑身光溜不着片缕的弟弟周东顺转头就抱住了父亲的大腿,趁机撒娇要求对方抱起来。

    “你个憨儿……”

    周大坤一把抱起小儿子,拍了两下小嫩屁股后哈哈大笑,一起走向了厨房。

    至于妹妹芹儿,则懂事的替大哥周东宝搭把手卸下牛车上的麦捆,不时发出阵阵铃铛般的笑声。

    而天井看家的大黄狗“二郎”瞧了瞧门口,伸了伸懒腰又趴在狗窝一动不动吐着舌头降温,空气中的热浪让它浑身难受。

    今晚为了犒劳父子俩在麦田辛苦劳动一整天,家里特意将收藏的三两烟熏肉和用盐腌过的猪下水拿了出来算是加菜。

    周家因为杀猪营生,时常有一些猪下水这样的福利,但真正吃肉的话每个月也只有一次机会,基本逢年过大节才能相对饱餐一番。平时三餐都是青菜野菜拌盐,搭配腌萝卜和咸菜干,再加上玉米、红薯、土豆等粗粮打发了事。就算是白面也是稀罕物,被东宝娘藏得紧,只有重大日子和麦收后几天磨面后才能品尝到。

    唯一例外就是周东宝下河捕鱼或上山打鸟,运气好有收获家里人都才能小过个嘴瘾。

    这也是为何周大坤能忍受大儿子在村里当孩子王到15岁,除了读私塾外,还能不时补贴家里伙食。

    香喷喷的晚饭上来,一家人借着一盏破油灯发出的微光围坐在简陋的圆桌前。

    两个妹妹一个13岁,另一个9岁,都眼巴巴盯着盛着腌肉的大宽碗。虽然嘴里不断咽口水,却不敢主动拿筷子夹肉。

    周东宝见状,主动拿起筷子夹起切得薄薄几乎透明的肉片,给两个妹妹一人一块。

    “谢谢大哥!”

    9岁的妹妹秀儿心满意足地一边将肉片送入口中,一边含混不清地说。

    而13岁的姐姐芹儿则捂着嘴巴在笑,为破坏了某种规矩得逞而高兴。

    豫东有女人不能上桌吃饭的风俗,打小两姐妹就被母亲教育得死死,在家里吃饭要等哥哥弟弟这样的男丁吃完才能让她们动筷。就算一起吃饭,多夹了几块好菜都要被母亲狠狠训一顿,这让两姐妹很是惶恐。

    幸好周东宝宠她们,让其能享受平等待遇,这也是为何姐妹俩都跟大哥亲。

    “东宝,你别惯着她们。将来去了婆家还这样,人家会指着娘的脊梁骨说没教好。

    娘小时候,你们外婆就是这样对俺,当时也是不理解,后来才发觉都是为了俺们好。将来你们到了婆家,小媳妇可不是那么好当。”

    叹了一口气,东宝娘转头向两个未成年女儿解释,也不顾她们听不听得懂。

    肉少人多,周东宝一般只吃一块肉,剩余都留给妹妹弟弟。这个习惯,也是他观察到爹娘的举动后自己学会。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都是现实所迫的生存技巧。

    “东宝,明天你把过年时买的新衣裳洗一洗,届时咱爷俩去郑家屯用得上。”

    婚姻讲究个门当户对,听说郑家屯的那位姑娘家境也可以,家里是做点贩粮的小买卖,至少不是贫困户。如果事情成了的话,据中间人说姑娘还会有一小笔嫁妆带过来。

    这让周大坤惦记得紧,拒绝了不少上门说亲的人,心想赶快将此事办妥。周家新盖了5间大瓦房的生活条件,也让对方满意,媒婆一顿海夸还将周东宝说得天花乱坠般能干。

    儿媳妇能带来嫁妆,自己家也有2间大瓦房给大儿子,将来分家的话,周东宝也能有个好起点。

    “嗯”

    知道要去相亲,周东宝应了一声后发现耳朵热辣辣。算起来也到了情窦初开年纪,他内心也有一种看看那位姑娘长得如何的渴望。心想只要不是太丑,手脚健全,那自己应该是会点头同意,就是不知道对方会不会看上自己。

    半夜上了床,周东宝依旧沉浸在对郑家姑娘的幻想之中,翻来覆去没睡着。

    “锵锵”

    突然间村里巡逻的铜锣响了起来,这是周家庄特有的报警信号。很快村里的狗们纷纷叫了起来,此起彼伏吠声响彻全村,而门前自家一直酣睡的大黄狗也跟着叫个不停。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